-
當我站在貨架前,面對著“王老吉”和“加多寶”,內心很糾結,買哪一罐涼茶呢?
“王老吉”經(jīng)常在喝,“加多寶”從來沒有喝過,這時候我突然“認知”到一個“事實”:現(xiàn)在的“加多寶”就是過去經(jīng)常喝的“王老吉”。
于是我不再猶豫,掏錢買了一罐“加多寶”。
我一邊喝“加多寶”,一邊思考一個問題:我對“怕上火,喝王老吉”這一根深蒂固的“認知”居然被“事實”改變了?難道“認知大于事實”這一定位理論錯了?
回想“王老吉”當初之所以揚名立萬,也是“事實”改變“認知”的結果。
在兩廣以外,人們并沒有涼茶的概念,
甚至在調查中頻頻出現(xiàn)“涼茶就是涼白開”、“我們不喝涼的茶水,泡熱茶”這些“認知”,經(jīng)過“怕上火,喝王老吉”這一“事實”的市場教育,人們才廣泛接受“涼茶”這一品類概念。 “王老吉”的兩次“變臉”說明了一個道理:事實可以改變認知。
但能不能說“事實”大于“認知”呢?我認為不能,因為“事實”只有變成“認知”以后才能發(fā)生作用,試想一想,“加多寶”如果不把“現(xiàn)在的加多寶就是過去的王老吉”這一“事實”變成消費者的“認知”,消費者會對“加多寶”這一陌生的品牌買賬嗎?
那么,什么樣的“事實”可以變成“認知”呢?
首先,這些“事實”必須是真實存在的,并且“認知”和“事實”之間必須具有關聯(lián)性,正因為有“加多寶就是過去王老吉的品牌運營商,現(xiàn)在加多寶的配方和口味與過去王老吉是一樣的”這一“事實”,
消費者才會產(chǎn)生“現(xiàn)在的加多寶就是過去的王老吉”這一“認知”,如果“鄧老涼茶”和“霸王涼茶”也去做類似的“改名”廣告,肯定不會被大家認同,因為與人們“認知”的“事實”嚴重不符合;
其次,“事實”必須進行廣泛的傳播,才能變成人們的“認知”,如果“加多寶”不去傳播“現(xiàn)在的加多寶就是過去的王老吉”這一“事實”,誰知道“加多寶”是干嗎的?
老楊把喝完了的“加多寶”隨手扔進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桶,最后得出結論:認知大于事實,是沒錯的,但是事實也可以改變認知,事實要變成認知,兩者之間必須具有關聯(lián)性,并且“事實”必須得到廣泛傳播。
作者:老楊,現(xiàn)為獨立策劃人,QQ:51923868